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速递|公益创业:对社会创业和环境创业研究的回顾、批判和展望

綦成双 志阳创谈
2024-08-23



编者按

本期分享一篇发表于AMA(2022)中的综述文献。本文值得被推荐的原因有两点:(1)将计量网络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丰富了对于公益创业框架的横向和纵向述评研究。(2)将社会创业和环境创业两大研究流派相整合,回顾了二者的演进过程,潜在的异同之处以及可能的对话机会。本文对于帮助读者了解关注社会价值创造视角下的创业研究有启发性意义。后台发送“20220613”,即可获取原文献PDF版。

公益创业:对社会创业和环境创业研究的回顾、批判和展望


文献来源:Siddharth Vedula,Claudia Doblinger,Desirée Pacheco,Jeffrey G. York,Sophie Bacq,Michael V. Russo,Thomas J. Dean.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Public Good: A Review, Critique, and Path Forward fo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2022,16,1:391-425.


摘要:

创业被视为一种应对最紧迫的社会和环境挑战的方法。现有两种新兴的研究流派试图研究这种解决方案如何以及何时出现。本文对1994年至2019年的文献进行计量网络分析与定性分析,梳理社会创业(SE)和环境创业(EE)相关文献,旨以揭示研究流派间潜在的联系、区别和发展前景。研究结果:(a)两种流派表现出一种趋同进化的模式,在此模式下,SE和EE具有某些共同的要素,但起源于从属不同认识论根源的学术流派;(b)构建研究概念框架,以确定有益于SE和EE进行对话的具体研究领域;(c)提出如何整合两种流派的观点,以提高创业领域的研究影响力。本文认为,这种整合可以使创业研究实现其理解创业行动如何以及何时对公共利益作出贡献的承诺。

1. 引言


企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应对社会和环境中的重大挑战,这在管理学者中引发激烈的争论。批判观点为,企业对这些挑战习惯性地提供拖延、欺骗和缺乏创造性的回应;乐观观点认为,这些挑战为企业提供创新和从事变革性思维的机会。其中,创业领域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乐观观点一致。创业强调机会的本质和来源,强调个人和组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业行动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本质。从这个领域的根源来看,创业研究明确地假设,创业视角可以帮助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理解创业者如何、为什么以及何时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是该创业研究领域的核心


本研究通过回顾现有文献,认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创业领域出现两种不同的研究流派——社会创业(SE)和环境创业(EE),本文统称为公益创业(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public good)。这两种流派均在对社会问题解决关注中,探讨了创业和社会价值创造间的关系。但现有研究尚未很好地整合关于SE和EE的讨论,也没有与更广泛领域内的核心和新兴对话建立联系。


本研究通过回顾1994年至2019年发表的746篇文献,对SE和EE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批评和前景展望。具体有三个步骤:第一,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探索两种流派的演变。本文发现虽然二者起源于不同学术对话,但在强调亲社会动机、创业者身份、资源动员和制度空白作用等方面呈现出趋同进化的模式。第二,通过定性分析,探索两种流派的异同。本文归纳出意图(intentions)、行动(action)、结构(structure)和结果(outcome)四大维度,以促进SE和EE之间更好的学习与协同。第三,整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发现,制定整合SE和EE的公益创业研究框架。本文强调聚焦更广泛的创业领域本身,提升创业研究的合法性和社会影响力。


2. SE和EE:两种流派的演进


本文使用两种定量分析计量方法(共引网络分析和引文树分析)以期对两种流派做出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比较。

01. 样本来源

在计量分析部分,本文使用Web of Science (WOS)的核心集作为主要数据源,通过交叉补充、排除,共检索相关主题文献746篇,其中包括583篇SE论文,134篇EE论文,以及29篇跨类别论文。在定性分析部分,本文通过对上述检索文献进行排名,最终确定187篇核心文献,其中包括89篇SE, 77篇EE和21篇跨类别论文。图1显示了从1994年到2019年间,SE和EE领域的年度累计论文数量。


02. 共引网络分析

本文发现5个概念集群。其中社会创业(蓝色)与环境创业(绿色)较少重叠。混合制度逻辑(黑色)与社会创业更相关。环境创业与奥地利经济学视角下的创业机会本质的基础创业研究密切相关(紫色)。


03. 引文树分析

两种流派在形成期(2006-2010年)表现出高度不同的联系和引文模式(如下图所示)。其中SE引文网络较为密集,SE学者间的早期交流主要围绕SE的本质定义和制度空缺的作用展开辩论。SE研究继续关注定义问题和边界条件,以及社会企业的混合性。


相比之下,在EE文献中有两种早期谱系,主要集中在:(a)实践者导向的生态创业观;(b)经济社会学导向的制度和产业涌现的替代路径。与SE相比,EE对定义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关注重点在于环境问题的市场化解决方案,以及同时实现经济和环境目标的行业的出现。


04. 小结

第一,SE和EE研究呈现趋同进化的模式,两者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特认识论基础的独立学术流派,因而具有不同的潜在目标特征。SE基于多种认识论视角,包括战略、非营利管理和社会学,其特征是强调社会使命、治理和社区的优先地位,强调社会和经济目标的权衡。而EE借鉴奥地利经济学,植根于经济社会学和实践活动,EE在很大程度上已形成基于市场逻辑的身份反映。


第二,对于SE定义和理论基础的争论一直在持续,相比之下,EE的学科基础较窄,其理论焦点根植于制度市场失灵范式。这两种程式化的演进模式说明了在场域发展中多样性和聚焦性之间的经典权衡。


第三,SE和EE虽然有不同的目标和演进模式,但均结合采用领域以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比如,资源拼凑、制度合法性等理论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此外,SE和EE有两个交叉,分别是可持续创业和混合制度逻辑流派。


3. SE和EE:异同维度与对话机会


基于扎根理论原则,遵循归纳研究的既定程序,本文对187篇论文并进行归纳编码,最终提炼出四个维度:(a)意图,(b)组织和领域级别的行动,(c)组织和领域级别的结构,以及(d)结果。从四个维度出发,本文建构了解释SE和EE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的比较框架。


01. 意图:行动、结构和结果演进的驱动力


  • 差异性:权衡与协同,手段与目的。

SE倾向于突出社会价值创造的目标,强调经济动机和亲社会动机间的权衡,更重视组织的社会使命。此外,SE通常假设,仅靠亲社会动机不足以激励基于市场的行为。


相比之下,EE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环境和经济目标之间的协同,突出具有一致的经济和环境动机和身份的创始人作用。


此外,SE强调社会变革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得以促进,而EE强调作为一种经济增长点的市场创造和相关盈利目的。


  • 相似性:亲社会动机、特征和身份。

SE和EE都将亲社会动机,即保护和促进他人福祉的愿望作为出发点,均强调与商业创业的重要区别。这些动机的来源被归因于创业者的潜在特征和显著身份。SE和EE的研究都表明,创始人身份对于解释创业者为什么会被社会和环境问题机会所吸引,以及他们如何与利益相关者达成一致。


创业意向研究是SE和EE学术的历史演变的根源。权衡与协同作用的不同重点,以及承认亲社会动机、特征和身份的相似性,塑造了SE和EE学者如何描述组织实践层面的行动、结构和结果。


02. 行动:关键的差异,相似性和对话机会


  • 差异性:创业过程、政府和社会运动。

SE和EE对组织创业行动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资源稀缺和经济匮乏的市场观点使SE研究者强调拼凑,即利用手头的资源来开展创业。而EE研究大多缺乏对拼凑和资源稀缺的讨论,而是集中在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实现环境和经济目标。


就场域层面的行动而言,研究者已经广泛地将SE概念化为政府失能的替代品。相比之下,在EE中,合作(而不是替代)的视角更典型地用于第三方的监管、产权和激励影响,如政府和社会运动中。


  • 相似性:资源动员、伙伴合作和制度创业。

第一,SE和EE研究均考虑动员财务、社会、人员和生态资源的重要性。创业者依赖于广泛的资金来源,包括个人捐款、基金会和政府赠款、用户投入和影响力投资。


第二,SE和EE均强调组织如何与广泛的参与者合作来实现非经济目标,如何利用合作网络调动资源、获取社会资本是这类组织的关键考虑因素。


第三,在场域行动方面,SE和EE学者都认识到制度空白是解决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关键驱动因素。此类创业机会往往要求创业者(a)通过以市场为基础的机制促进对这类资源的供给与保护,(b)从根本上影响制度环境以促进市场活动开展。因此,SE和EE学者将制度创业视为创业者用来实现亲社会目标的关键机制


  • 两种流派的对话机会。

首先,在SE研究中可采用基于创新和技术的EE方法。未来可进一步研究,社会企业如何变革商业模式以适应和利用技术创新,以及技术的实施如何补充或依赖于制度努力。


其次,EE需要意识到实现“双赢”创业机会的困难,即创业者需要利用手头的资源提供价值,特别是在将环境管理的额外成本内在化或改善市场失灵时。未来的EE研究可以探索环境创业者如何以及何时利用其创造力来适应和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寻找机会。


03. 结构:关键差异,相似性和对话机会


  • 差异性:组织形式、张力、混合性、制度情境和社区嵌入性。

第一,考虑到SE中的社会使命优先,社会企业所采用的组织形式范围是重要的讨论话题。在EE中,关注的焦点通常是盈利性的法律形式。


第二,SE对目标权衡的关注也导致对组织张力更广泛的讨论。组织张力被广泛归因于逻辑不兼容。SE研究表明,栅栏的使用可以保持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平衡。而在EE研究中,更强调逻辑不相容和双赢可能性的生产性特征,关注财务可持续性增长以及利用利润动机来实现社会目的。


第三,SE和EE作为混合组织的创业形式,共同追求经济和非经济目标。但SE与混合性和制度逻辑的关系更加紧密,SE研究还强调治理结构优化,整合BOP群体,使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


第四,在场域层面,虽然两种流派均将制度空缺定位为创业者的机会来源,但对制度的理解和侧重点不同。SE文献主要讨论“制度空缺”,而EE研究者将类似现象概念化为“制度障碍”,进而导致“市场失灵”。因此,EE研究更加注意通过制度变革使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并强调创业者可以通过解决市场失灵而在经济上获益。


第五,场域层面的社会创业研究更多地关注社区网络的性质和嵌入程度。与社区建立合作,这是SE获得支持和实现社会变革的必需。


  • 相似性:制度的空白和失能。

SE和EE文献均探索市场和制度失败如何激发场域结构相关的创业活动。EE讨论与环境资源性质相关的市场失灵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同样,SE多数支持市场制度的缺失或弱点为社会创业者提供替代或模仿缺失制度的创业机会的观点。


  • 两种流派的对话机会。

在组织层面,两种流派都显示出逻辑不兼容的存在。未来SE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张力的缺失(或有限的存在),甚至从逻辑或目标冲突中获益的组织的特征。


同时,EE研究可通过应用理论,如深层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等,来超越其基于市场的关注点。理解这种导向如何影响组织环境、资源类型和企业战略定位,以及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在场域结构层面,EE研究者可以采用社区嵌入的SE概念来探索地方层面的环境创业行为。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社会关系、信任和地方权力结构之间的互联,共同促成EE机会开发。


04. 结果:关键差异,相似性和对话机会


  • 差异性:市场创造,企业进入和创业绩效。

EE研究认为市场创造和盈利能力是理想的目标,主要关注企业绩效的经济结果。制度环境影响企业进入表现在(A)社会运动,(b)区域规范和制度逻辑,(c)变化的法规和政策。相比之下,SE学者则将市场描述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且大多数SE研究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企业绩效。


  • 相似性:对新创合法性的理解。

合法性是新产业形成和资源配置到新企业的先决条件。两种流派的共同点在于,创业者如何利用战略信号来获得外部受众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合法性往往是寻求建立外部支持和社会环境新创实践可取性的认证的回报。


  • 两种流派的对话机会。

未来的SE研究可以受益于在EE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和市场视角,探索社会企业的经济表现,以及盈利能力与实现社会目标的关系。此外,SE和EE文献的主要差异之一是,企业如何影响更广泛的社会或环境结果(如减贫、碳排放)。


04. 小结

首先,本文证实SE和EE之间的收敛演化。SE和EE建立在不同的假设基础上,目标是权衡与协同,市场是手段与目的。然而,它们正朝着共同的终点收敛。这两种流派都将亲社会动机作为创业行动的动力,将制度失败视为机会的来源,并强调关键过程,如资源动员和新创合法性。从根本上说,两种流派一致认为创业活动对公共利益的贡献具有核心重要性。


其次,本文强调了这两方面的意图研究如何影响后续的行动、结构和结果。在解决社会问题时,SE和EE强调市场作为手段(SE)和目的(EE)的程度不同。因此,SE的研究优先考虑自下而上的市场行动,这些行动建立在拼凑和嵌入当地社区的基础上,由创业者代替政府的失能。而EE研究更多地关注市场需求的产生,以及创业者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与政府或其他伙伴合作,以形成有助于市场创造的创业政策。此外,本文发现在SE中逻辑上的不兼容性和混合性更为突出,这一现象与文献中社会和经济目标间的内在张力相一致。


4. 走近公益创业


学者Venkataraman (1997)提出使创业成为独特的领域应重点考虑三方面问题:(1)机会为什么、何时以及如何出现;(b)为什么一些人能够发现和追求机会,而另一些人却不能;(c)理解这种机会追求对创业者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影响。这一点强调理解创业更广泛的社会效果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SE和EE研究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被认为在更广泛的创业文献中缺乏重点。因此本研究支持创业领域的另一种进化路径,以实现创业和公共利益更紧密地联系。本研究提出三条原则:


原则1:重新设想意图中的权衡和协同。

SE主要关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权衡,而EE则认为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具有协同作用。然而,也许更关键的是,意图构造也被广泛应用于主流创业学,其中经济价值创造是主要焦点。研究新企业何时以及如何从这种复杂性中受益(或何时以及为什么不能)代表了一个令人兴奋的综合研究方向。


则2:严谨对待阴暗面。

创业研究的隐含假设通常是,创业在个人、组织和社会层面上有内在积极的作用。然而,创业行动并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万灵药,创业行为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导致局部和全球问题,如环境退化和童工问题等。这并不是说创业的一般过程本质上是坏的,而是说研究者可能低估创业所产生不够理想的社会结影响的可能性。


原则3:用对结果的测量替代假设。

鲜有文献对社会和环境效果进行了测量。社会创业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如改善社区生活条件、员工健康、促进多样性或平等,或减少贫困,尚没有被明确或量化。环境创业也尚没有明确评估这些环境创业者的行动所造成的最终环境影响。本文认为,文献的这种趋势很可能是“灯柱综合症”(lamp post syndrome)的一种表现,学者们衡量的是那些最容易被观察到的。

本文经翻译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供稿/编辑:綦成双


文章荐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志阳创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